卢佩章(1925年10月7日—2017年8月23),出生于浙江杭州。分析化学与色谱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5年加入九三学社。
卢佩章生在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的旧中国,少时饱经忧患。1938年杭州沦陷,13岁的卢佩章不得不随家流亡到四川重庆,从此开始了在祖国大西南求学的生涯。其父卢公恒早年留学日本,一生厌恶官商。受父亲影响,卢佩章从小立志长大献身科学,走科技报国之路。1942年在重庆清华中学读书时,他接受了进步思想,因此被学校开除。为了生活,卢佩章找到一个小学教师的临时工作,一边教书一边自学,终于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化学系。1948年,他毕业后留校任助教,积极参加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并作为上海市学联代表到南京参加“五二○游行”,被捕入狱。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卢佩章怀着发展祖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勃勃雄心,奔赴百废待兴的东北,走进了当时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他的科研人生从此与国家建设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
卢佩章原想搞催化,但国家任务使他改变了专业兴趣,并与色谱结下了不解之缘。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参与了国家从煤里制取石油这一国民经济急需的科研任务,承担了其中水煤气合成产品的分析任务,完成了“熔铁催化剂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及化工产品”项目,195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54年,他把气—固色谱法的体积色谱成功用于水煤气合成产品的气体组分分析。1956年,他领导李浩春教授开展气液色谱法取得成功,并用于石油产品分析。1957年,他研制成功“5701”型色谱担体,后又改进为“6201”型硅藻土担体,由大连红光化工厂生产。傅鹰在1963年出版的内部试版《十年来的中国科学·化学》(1949—1959)中写道:“石油研究所卢佩章等所做的气体色谱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化学研究最出色的成就之一,在色谱理论方面也做出基本性的贡献。此外,他们还编订操作规程及帮助其他研究机关和学校训练能使用色谱的人才。他们能辨别前人理论的正确部分与不正确部分,从而加以修正,并提出新的观点,这方面他们的成就最大,这一系列的研究是任何化学家可以引以为荣的。更使我们高兴的是这些成就完全出于青年人之手。”
20世纪60年代,卢佩章的研究方向转向国防工业。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前和沈阳金属所合作发展出建立真空熔融气相色谱法,测定金属铀中痕量氩的含量。1963年受二级部委托,先后领导组织了40多名研究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和实验,克服重重困难,与科学院化学所、原子能所、814厂、504厂、光华仪表厂等部门合作,完成“六氟化铀生产中UF6、F2、HF、N2组分”项目。1973年,受国防部门委托,完成了两种不同要求的密闭舱内大气成分自动分析色谱仪,供飞船及核潜艇使用,并获得科技大会奖。1999年,他参加党中央召开的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代表会议,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但他一直称自己是“集体中的小兵”。他常对年轻人讲:“我们是小兵,绝对没有能力去制作原子弹,但我们是有特长能为原子能工业服务的。要在国家重大项目中发挥关键作用,就要有一个坚强的集体。我只能是集体中的一员,一个小兵,一个负责的小兵。”
1960年,由于国家对液氢生产及稀有气体的迫切需要,卢佩章组建了超纯气体分析组,研制开发了国际上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才有的新型分子筛催化剂,利用吸附浓缩净化的方法制备了6个“9”以上的超纯氢、氦、氩等气体,并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满足了核工业、航天工业和电子工业对超纯气体的需要。这项工作历时20年之久。
20世纪70年代中期,卢佩章开展了国际上刚刚开始的高效液相色谱的研究。针对当时高效液相色谱的两个主要矛盾:一是仪器设备,二是固定相,开展了微粒型硅胶及其各种化学键合相的研究,并提供产品供应国内需求。在柱系统研究方面,由于改进了进样和检测系统,使5微米硅胶在5毫米内径柱上的柱效达到每米8万理论塔片以上,2毫米细内径柱在长度为5、10、25、50和100厘米时的柱效分别为2000、6000、10000、20000和80000理论塔片。在此基础上与所内仪器厂合作研究成功的“K-1型高效吸附性液相色谱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辽宁省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与西德合作研究的反相ODS毛细管柱,柱效达到80万塔片。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影响柱效的是柱外效应,而不是管壁效应。1978年,发展了“柱色谱多元组分分离理论”,获得了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改革开放后,卢佩章迎来了科学生命的春天,被“文革”中断的“全国色谱学术报告及仪器展览会”在他的推动下,迅速得到恢复。至今已经举办了17届。1984年,他创办《色谱》杂志,中国的色谱工作者有了属于自己的专业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领导开展了有国际水平的色谱专家系统理论、技术及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色谱峰型等规律基础上提出了选择色谱最佳操作条件的方法,成功应用于发展细管径高效液相色谱;在深入系统进行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气相和液相色谱定性、拟合定量和智能优化等专家系统及软件,荣获各种奖励20余项及苏联色谱学会茨维特奖。这其间,他组织各种技术力量,先后研制成功“1000系列气相智能色谱仪”和“2000系列液相智能色谱仪”。这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经过三代人的长期努力,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撰写出两本系统的著作,课题才初步完成。同时,他提出发展环境污染、中药复方、疾病诊断用体液等复杂混合物的智能分析方向。
卢佩章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编写专著近十部。从1956年荣获第一届中国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到2009年1月,获得各种科学奖达30多项。2007年6月,在大连举办的第30届国际毛细管色谱会议上,卢佩章荣获国际毛细管学会Golay奖,也是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2008年第1期JournalofChromatographyA杂志称卢佩章为“中国色谱学之父”。
卢佩章在从事科研任务的开始就同时为新中国培养色谱科研人员。改革开放后,卢佩章先生重点转向研究生的培养。作为我国第一批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导师,自1978年以来,卢院士先后培养了博士生12名、硕士生16名,其中7名现已是博士生导师,1名为研究室主任,1名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部副部长,1名曾担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副所长。22岁到所与卢佩章共同工作,后又协助其带研究生的张玉奎在2003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培养年轻人才时,卢佩章不仅注重培养年轻人严谨的学术思想和创新精神,更注重培养年青一代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意识。他常说:“科学家应该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心,我不相信一个追求个人名利的人,能在科学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2005年与浙江大学大学生座谈时,卢佩章说:“一个科学家最大的幸福是能对社会、人类做出些贡献。科学家要有创新,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有一颗热爱科学的心,才能选准方向,坚持下去。”这也是他80多年风雨人生的写照。
主要论著
1张大煜、滨井书藏、陶愉生、卢佩章等,水煤气合成石油用沉淀铁触媒常压性能实验,东 北科学通讯,1951,2:301。
2卢佩章、康坦,用色谱法分析气体混合物,I,活性碳作为吸附剂的体积色层法分析饱和烃 气体的混合物,燃料学报,1956,1(1):47~53。
3Lu Peichang,Liu Peifan and U.Chueifan,Ueber Faktoren,Die das Trennvermoegen Gaschromatographischer Saulen Bestimmen,Fortschrit Is Berrichtezur Gas—Chromatographie,195,Berlin:Akademieverlag,1961,95.
4卢佩章讲、王俊德整理,气相色谱法,旅大市化学化工学会,1964。
5唐学渊、钟秀贞、卢佩章,制取超纯氢途径的考察,全国测试基地年会报告集,1964;国 家科委超纯气体分析测试基地专业组,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1965。
6卢佩章、杨维琛、戴潼模、丁炳哲、马兆兰、赵昌吉、姚爱凤,真空熔融气相色谱法用于 测定固体中痕量气体,全国测试基地年会报告集,1964;国家科委超纯气体分析测试基地专业 组,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局,1965。
7卢佩章等,氟等气体的气相色谱定量分析,分析化学,1973,1(4)。
8Zhang Yukui,Bao Miansheng,Li Xiozhen,Lu Peichang,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ic Columns of Small Diameter,JChromatorgr,1980,197:97~108.
9Lu Peichang,Ernst Bayer Proceedings of Sino West German Symposium on Chromatography,Science Press,1983.
10Lin Binsheng,Li Haochun,Lu Peichang,A Computer——Aided Algorithm for Saving “Living” Chromatograms in a Knowledge Base,LC & GC,1986,4 (12):1206.
11Zhu Damo,She Jianwen,Hong Qunfa,Liu Renye,Lu Peichang,ASES/MS:An Automatic Structure Elucidation System for Organic Compounds Using Mass Spectrometric Data,Analyst,1988,113 (8):1261.
12卢佩章、张玉奎、梁鑫淼,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专家系统,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13卢佩章、许国旺,气相色谱专家系统,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4张祥民、卢佩章,色谱双柱系统智能定性方法,化学学报,1996,54:901~906。
15卢佩章、戴朝政、张祥民,色谱理论基础(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97。
16卢佩章、张子忠,中草药分析展望,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1(2):82~84。
17肖红斌、梁鑫淼、卢佩章,中药复方分析新方法及其应用,科学通报,1999,44(6): 588 ~596。
18肖红斌、梁鑫淼、卢佩章,中药组分智能统一指纹数据库,化学进展,1999,11(2)。
19Guan Yafeng,Miao Hong,Wang Hanwen,Lu PeiZhang,Miniaturization of Gas Chromatographic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in Trace Analysis of Gases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Ninth Beijing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on Instrumental Analysis,2001.
20Xu Guowang,HRSchmid,Lu Xin,HMLiebich,Lu Peichang,Excretion Pattern Investigation of Urinary Normal and Modified Nucleosides of Breast Cancer Patients by RP-HPLC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2000.
21卢佩章,色谱发明100周年回顾(大会报告),第十四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卢佩 章、张玉奎、许国旺主编),2003,PL-001。
22Lu Peichang,Further Develop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Us in the Field of Chromatography,the 7th Sino- German Symposium on Chromatography:1,2004.
23卢佩章,难忘的岁月,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4卢佩章、许国旺、卢果,建议开展“个人健康宝”系统的研究,第17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 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09。
25Peichang Lu,Fifty Years Capillary and High-speed Chromatographic Research of Groups in DICP,化学工业出版社,色谱进展,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