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pload.rmlt.com.cn/2023/1123/1700726813729.jpg)
![](http://upload.rmlt.com.cn/2023/1123/1700728492116.png)
-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培育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新时代,金融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金融科技人才应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包括金融业务知识、信息技术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详细]
-
青年科技人才的战略定位和时代使命
青年科技人才是标志大科学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是科技创新脉搏律动最活跃的生力军,是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先锋力量。[详细]
-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征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征,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详细]
-
科技力量助力油气勘探开发攀高峰
石油和天然气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不仅是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资源,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油气资源的自主开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准确理解和领悟其中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要求,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详细]
-
苏州:聚力关键技术攻关、做强创新联合体
联合体整合产业链技术智库,积极申报科技和产业领域重大专项,联合进行质量比对和质量攻关,形成质量改进方案,实现产业链企业质量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详细]
-
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是科研工作者的首要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详细]
-
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详细]
-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有力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明确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任务。[详细]
-
构建支撑科技自立自强人才链的实现路径
高水平科技人才是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相当于为科技创新过程注入新鲜血液。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待遇、利好的政策、完善的服务等要素必不可少。[详细]
-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详细]
-
新质生产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量,以培育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支撑,以推动经济社会高效率、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详细]
-
科技创新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向海经济,秉承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由陆及海、以海带陆的创新发展理念,实现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创新型海洋强国。[详细]
-
以新型科技管理体制推动科技创新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科技部门的改革是本轮机构改革的重中之重,而且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详细]
-
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
党中央提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作为典型的战略性高技术领域,中国航天必将再担历史重任。[详细]
-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详细]
-
建强战略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机制
战略科技人才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任务,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体。发现和培养更多战略科技人才是新时代的重大任务。[详细]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中国科技界的改革浪潮此起彼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从基础研究切入,确立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路线,在全社会营造依靠科技、支持科技的科学文化氛围。[详细]
-
新质生产力助推粮食产能提质增效的三个着力点
藏粮于地提产能,藏粮于技增效率。科技创新是提高粮食产能的根本途径,以农业科技为驱动,向科技创新要兴粮稳产,为粮食生产赋能添智,深入挖掘粮食产能提升的空间与潜力。[详细]
-
提升我国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的途径
基础研究的学科分布和原始创新的地域分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存在科学中心转移与创新要素汇聚的现象,也存在抓住科技革命、成为科技强国的机遇期。[详细]
-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创新体系建设需要从点的突破转化为系统的整体推进,特别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详细]
-
新科技革命下中国的选择与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既需要审慎应对其中的风险,更应该识别和把握其中的机遇,推动国际秩序的进一步向善转型。[详细]
-
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攻克煤层气“卡脖子”关键技术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发展战略。[详细]
-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
现代科学的发展意味着科学家不仅是解决问题的人,他们更要将其创新和发现置于人类发展的高度、置于人类文明的层面去考虑。[详细]
-
新形势下科技金融的发展方向与策略
科技金融生态建设的重心就是通过合理的激励相容机制安排,促使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合作共赢、协同创新,通过科技与金融的全面融合,努力实现多层次的科技金融发展目标。[详细]
-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科技探索与产业变革
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22年的神舟十五号,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断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问题,完成了众多人类探索创举。[详细]
-
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增加值大的新兴产业,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详细]
-
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的重点任务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详细]
-
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要充分体现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不断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详细]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培育竞争新优势,是破解社会经济发展难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详细]
-
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科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正在重塑生产方式和经济体系,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随之发生深刻变化。[详细]
-
建立健全高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助力科技强国
人才已成为决定一国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世界各国都把人才视为最稀缺的战略资源,并且千方百计在全球范围内网罗优秀人才,其中,高科技人才是各国争夺的重点。[详细]
-
完善科技创新人才网络结构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人才工作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顶层设计和布局谋划。[详细]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中国科技界的改革浪潮此起彼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从基础研究切入,确立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路线,在全社会营造依靠科技、支持科技的科学文化氛围。[详细]
-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详细]
-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路径措施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对于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科技强国意义深远。[详细]
![](http://upload.rmlt.com.cn/2023/1123/1700728653823.png)
![](http://upload.rmlt.com.cn/2023/1123/1700728640666.png)
- 让创新人才“托举”大国未来
- 用科学家精神照亮强国之路
- 为青年科技人才松绑解忧
- 办好青年科技人才的“头等大事”
- “高质量发展”呼唤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 以组织“功力”培育引领新质生产力
- 让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 读懂“卓越”背后的精神密码
- 跑出新能源产业“加速度”
- 用匠心匠艺绽放时代光彩
- 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
- 用科技之光照亮强国新征程
- 大力培育“土”工匠,绘就乡村新画卷
- 向“新”而行,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力
- 让尖端人才勇闯创新“无人区”
- 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基层沃土书写荣光
- 让青年科技人才走好创新突破“第一步”
-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三重属性
- 青年科技人才要做好“三道题”
- 河南安阳内黄:科创“小民声”惠基层治理“大民生”
- 科技人才评价莫用一把尺子量到底
- 让农业科技“直通车”开到田间地头
- 着力打造工程技术人才成长“快车道”
- 让更多技能人才尽展风采
- 修好组工内功,赋能“新质生产力”
- “三向发力”让“卓越”竞相涌现
- 表彰“国家工程师” 激扬高水平科技发展浪潮
- 让工程技术人才竞相涌现
- 绘好工程师培育“施工图”
- 让科技报国转动民族复兴的齿轮
- 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冒尖出彩”
- 强科技重人才,谱写强国建设新篇章
- 乘势而起,“新能源之都”再出发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 做好科技工作“服务生
- 让科技创新带来更多“人间烟火”
- 以创新人才浇灌科创之“树”
- 以数字技术“新引擎”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 让技能成才之路越走越宽广
- 以数字科技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