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驼铃:八十年代新疆的“爱的罗曼史” _艺术中国

艺术中国

中国网

沙漠驼铃:八十年代新疆的“爱的罗曼史”

沙漠驼铃:八十年代新疆的“爱的罗曼史”

时间: 2020-07-10 15:51:52  |  来源:  声音中国

哈萨克族音乐家穆拉特·谢力扎提(Murar Sherizat)的古典吉他专辑《Küy Guitar:三粒谷》即将出版。专辑中一首《沙漠驼铃》,曾是八十年代新疆风靡一时的吉他名曲,人称“新疆的《爱的罗曼史》”。

是的,区区一把木吉他,曾经改变了中国。在中国八十年代,那个万物苏醒方兴未艾的启蒙时代,年轻人纷纷弹起吉他——从流行金曲,到古典金曲……

木吉他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也可以说改写了当代中国音乐史。在中国当代乐坛,有这么一个八十年代“原型故事”——很多音乐家都是由哥哥或年长一些的家族成员带来了木吉他的启蒙,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家:维吾尔族音乐家艾斯卡尔、哈萨克族音乐家马木尔、彝族音乐家马玉龙(声音碎片乐队词曲、主唱),都是哥哥去大城市读书,带回来一把木吉他,从而为他们打开了现代音乐的大门。

穆拉特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姐夫。

穆拉特·谢力扎提(Murat Sherizat),哈萨克族作曲家,古典吉他和冬不拉演奏家,歌手。1982年,穆拉特读初二的时候,奶奶给他买了一把木吉他,并要毛力提·沙海(Maulen Sakay)教穆拉特弹。奶奶第二年就过世了,是她将穆拉特引向了音乐之路。

毛力提教给穆拉特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沙漠驼铃》,当时很多人用六弦琴来弹这首曲子。据毛力提回忆,1979年他去喀什,喀什歌舞团有一把从苏联来的七弦琴,一位70岁左右的老演员用这把七弦琴教他弹了这曲子,毛力提认为这首曲子是从苏联传来的。

《沙漠驼铃》在八十年代新疆一度在吉他爱好者中风靡一时,当时号称“新疆的《爱的罗曼史》”,但后来渐渐湮没无闻。

2019年9月,在成都录制古典吉他专辑时,穆拉特偶然提及这首曲子,本来他以为自己不记得怎么弹了,但没想到少年时代的记忆和情感保存得如此强大,三十多年没弹了,指尖下还是水到渠成。而当他在毛力提面前重新弹起《沙漠驼铃》时,教给他这首曲子的毛力提也已经忘记了如何演奏。

《沙漠驼铃》或许自此得以重新流传下去,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回到穆拉特的吉他人生。1986年,穆拉特考上了西北民族学院的兽医专业,只上了一年就因对专业没兴趣而退学,并立志深造吉他,为此奔赴北京,去寻找当时鼎鼎大名的吉他老师陈志。

陈志是中央音乐学院古典吉他教授,中国第一所古典吉他学校的创办者,也是那个时期中国最著名的吉他老师。1984年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古典吉他每周一讲”节目,连续重播十年。1993年起在中央电视台主持“古典吉他技巧与表现”节目,每周三次向全国播放,由此成为独一无二的古典吉他形象代言人。

但穆拉特到了北京才明白,吉他学习班只有三个月。有朋友建议他报考西安音乐学院,专心学习吉他和音乐。最终,他在1988年考上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

在读音乐学院的这段时间,穆拉特除了接受科班教育,也受到摇滚乐的极大影响。

1992年,穆拉特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回到乌鲁木齐,在新疆音像出版社当音乐编辑,同时创建了黑马乐队。

他担任主唱兼吉他,主音吉他则是马木尔。1994年,黑马曾在乌鲁木齐人民剧场举办音乐会,并在奎屯、奇台、木垒等地巡回演出,1995年年底解散。

2008年-2015年,穆拉特担任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爱乐乐团首席吉他。随后应邀在西安从事音乐创作。

2019年10月,穆拉特在成都录制了古典吉他专辑《Küy Guitar:三粒谷》,这张专辑将于今秋在Modern Sky World Music厂牌出版。

如今的穆拉特,将自己的风格命名为——「Küy Guitar」。「Küy」是哈萨克器乐曲的统称。汉译「奎依」或「葵」,同时又有「能量」、「能力」之意。

穆拉特的古典吉他根植于哈萨克音乐传统,是以哈萨克音乐的手法去激活古典吉他的创造。他一方面将一些冬不拉名曲和民间音乐改编为古典吉他曲,另一方面也创作了很多古典吉他曲。

《沙漠驼铃》,难以确知这首曲子的作者和源流,很可能它是被不同年代,不同地域,不同的演奏者,所逐步改编的。

绝望的前卫,命运的长旅。沙漠驼铃,通过穆拉特手里这把老吉他,重新回荡在中亚细亚大地……  

沙漠驼铃:八十年代新疆的“爱的罗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