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雷:中国没有通胀压力|通胀压力|劳动力|人口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李迅雷:中国没有通胀压力

2018年11月02日12:03    作者:李迅雷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迅雷

  政府和企业如何来做,我觉得还是要通过减税,创新,通过新旧的转换来化解经济当中的问题。

  各国之间的经济比拼,其实就像一场超长马拉松比赛,前面三分之一程的速度一旦落后,再要超越别人是很难的。韩国,印度,中国这三个国家都是亚洲的,经济增速也不一样。我国慢就慢在最前面的30年:1949年到现在将近70年,这70年里面,前30年跟后40年相比,后40年增长非常快,前3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得经济增速放缓,前面留级了,后面再升级也没有用了,因为岁月不饶人,人口老龄化使得赶超的时间维度存在障碍。尽管有40年高增长的所谓“奇迹”,但仍跟韩国人均GDP相差近两倍,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赶超的。中国与日本、韩国差距的相对数确实缩小了,但是绝对数差距还是扩大了。

  因此,经济增长的质量非常重要,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经济高增长调整为经济高质量增长,把软实力提高,把科技水平提高,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不要认为经济增速下行了,中国经济就不好,随着经济高增长到了一定限度,经济增速下行会成为长期趋势,所以大家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但不是绝对艰难,过去我们总是在一个高增长的环境下面,习惯于收入提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后可能是缓慢增长的,但是还是在增长。

  造成经济增幅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人口现象,即劳动力年龄人口数量出现了减少,韩国、日本、新加坡当它的劳动力数量出现减少的时候,它的经济增长就无一例外的回落了。研究中国经济未来的趋势,必须得研究人口,研究人口的这种变化的规律,基本上就可以把握未来经济的增长了。过去的高增长,改革开放固然是一大要素,其中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红利。

  不少城市现在在做的事是抢人,抢人确实是一条捷径,因为从新出生人口到成为劳动力需要15年到20年的时间,但是抢人可以一步到位,今后我们城市之间的竞争,就是劳动力的竞争,我们现在还说人才竞争,其实今后根本不是人才的问题了,而是劳动力的短缺问题了。这个才是导致中国经济放缓的重要因素。

  与此相关的,我们城镇化增速也在放缓,很多人说中国城镇化水平还有很大空间,中国城镇化水平60%不到,按照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至少还有20个点可以上升。但是你忘记了另外一个维度,那就是人口老龄化,因为人口的迁徙是跟年龄相关的,年纪越大越不愿意动,年纪越大,往往就会告老还乡,所以最近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例如像四川、安徽、重庆等地净流入人口增加,出现了部分劳动力返乡现象。城镇进程的空间收窄,经济增速自然也会放缓。

  还有一个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资本存量。现在投资增长放缓了,经济增长自然会放缓;投资的产出/投入比下降了,资本增量就少了。这很正常,像美国、日本、韩国都出现过同样问题,也恰恰表明了经济转型的契机,过去中国经济是粗放式增长,外延式扩张,现在要更加注重质量,注重新旧动能的转换。

  未来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外贸不行了,投资增速下来了,房地产增速也下来了,这些问题都会要遇到,需要冷静面对,因为都是正常的。很多人说明年中国经济会出现滞胀,就是经济停滞,不会增长了,但这是不可能的,6%的增长率属于滞吗?

  中国早已不是90年代的中国,那时候很多商品国内不会生产,需要靠进口,过去是短缺经济,所以会出现高通胀;1993年,1994年出现高通胀以后,中国再没有出现恶性通胀了,因为中国逐步从一个依靠进口的、物资短缺的国家,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我们的制造业的GDP远超过美国。一个能够为全球制造可贸易的最大制造业国家,所面临的压力是产能过剩,而非通胀。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杠杆率上升呢?就是过于看重GDP,如果把GDP当成一个目标的话,要稳定GDP增长,必须拉动三驾马车,但是出口不是想拉动就能拉动的,它是跟劳动力成本相关的,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出口就越会不行。

  因此,出口不行情况下只能够通过消费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又是跟老百姓收入相关,不是想提高就能提高,所以政府部门最直接的举措就是搞投资。投资多了之后又会出现金融宽松,资产泡沫、产能过剩问题又会出现,所以又要压紧产能,提高利率等等。

  因此,市场有形之手的调控不可能很精准,金融总是一会儿放松,一会儿收紧。目的就是为了让GDP稳增长,但增速再上升,全社会杠杆率水平就进一步提高了。所以持续靠投资刺激经济肯定是有问题的,前面很快乐,后面很痛苦;过去这10年来已经充分证明了过多刺激带来的问题。

  中国的杠杆率上升是起源于2009年的4万亿,后来为了实现稳增长的目标,投资一直在拉动,财政赤字一直在上升,尤其是广义财政:包括政府性基金、PPP项目、地方融资平台等等,这些使得整个社会杠杆水平都在不断的上升。房地产也是一样,通过房地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又希望房价不要过快上涨,故一会儿刺激,一会儿打压,最终结果使得一些表面问题好像解决了,但实际问题可能又被掩盖了。

  目前来讲,企业的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水平是偏高的;就行业而言,像那些房地产,建筑,公用事业,批发零售,水利环境,等等,债务水平也是偏高的。所以产能过剩问题,跟我们国有企业能够更便利的融到资有关系,跟投资效率下降有关。中国企业债务水平几乎是全球最高的,主要是我前面讲到的4万亿的刺激,由于国有企业背后所对应的是政府信用的背书,使得国有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从而又提高了它的债务水平。

  通过这种市场化去杠杆,行政性的去产能,使得企业压力增大了,这也是企业抱怨比较多的地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客观上使得一部分国企日子好过了,民营企业日子不好过了,同时遇到了节能环保,遇到了税基扩大等等的压力。但另外一方面,确实也存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因素。

  中国加杠杆速度如此之快,之所以没有爆发金融危机,原因就在于有一个强政府,管控力非常强的政府,管控可以延缓金融危机,但是并不等于可以化解金融风险了,金融风险的爆发时间只是被延后了,金融风险并没有被化解,问题仍然存在。

  政府和企业如何来做,我觉得还是要通过减税,创新,通过新旧的转换来化解经济当中的问题。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传统制造业非常发达,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当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成本会上升,一定发生产业转移。中国制造业能成为全球老大,核心原因是什么?就是人口众多,土地稀缺。中国崛起有它的必然性,劳动生产率的上升是主要原因,劳动力成本低是主要优势,但这些优势不可能长期持续下去,而且也容易引起别的国家对你的抵制,认为中国抢了他们的就业。

  今后,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会不断的上升,服务业需求会不断越来越大,传统产业要去杠杆,新兴产业要加杠杆,所以说我国现阶段能稳杠杆就已经不错了,但要调整杠杆比例。在新兴产业上加杠杆,政府必须要支持,既然是个强政府,政府在产业引领方面加大投入,在新兴产业发展,给予更多的鼓励政策,在减税方面给予更多力度,我们现在盼望的是增值税的减并问题,一个是减,一个是并,三并二还是非常有希望的。

  (本文作者介绍: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责任编辑:陈鑫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通胀压力 劳动力 人口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恒大“断粮”FF只能撑到12月底 贾跃亭再无创始人 不涨价承诺到期:我爱我家、相寓租金猛提 涨幅超20% 李亚鹏欠4000万进法院失信名单?经纪人称子虚乌有 钮文新:取消印花税是股市制度建设的需要 吴晓求:“人为波动”非常不好 要尊重市场规律 马云一年套现110亿?马云怒了 中国日报:中国未来几年生育率将持续下降 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悄然注册成立 茅台4.5亿入股 涪陵榨菜:鲜脆菜丝等7个单品提价幅度约10% 恒大境外发行18亿美元债 最高年利率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