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老街复兴记
首页 > 正文
忠州老街复兴记
2023年02月20日 16:4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重庆2月20日电(曹妤 欧阳虹云)清晨,长江上空弥漫着一层薄雾。

  从江畔的汉阙广场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老街入口处,剃头匠胡在德四五平米见方的露天铺子已经有了客人。几十年在这里讨生活,老胡是这条老街的见证者。

  “东门、老宅、古井、古城墙还是原样,老街却大不一样了。”胡在德笑着说。

古城墙斑驳厚重,记录着老街千年历史。新华网 彭博 摄

  三峡人的乡愁

  因三峡工程蓄水,库区632平方公里陆地淹没江底。重庆忠县留存0.4平方公里老城区,称为“三峡留城·忠州老街”

  老街南起长江边北至巴王路,东起白桥头西至鸣玉溪,一横八纵。明清时期的东门、东坡梯子、龙泉井、弓箭街,龙家院子、大府邸、黄家院子、曾家祠堂……老街的“古董”,胡在德如数家珍。

  正是这“三步一文物、五步一遗存”的古城街巷,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已渐渐消失,仅留存于老忠县人的记忆深处。

  2021年3月,“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出台,其中作为忠州八景之一的“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成为了规划当中的重头戏。

  “听说老街要重建,我有些担忧,如果将老城拆除,那我们忠州人的根、忠文化的魂就没了。”胡在德道出了大多数忠县人的心声。

  千年忠州老街,怎么修,如何建?如何在不破坏城市肌理的前提下重塑老街城市形象?

  老街的规划和建设者不断“走出去”,吸纳外地经验并充分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逐步明晰了老街打造的方向——坚持以文化为魂、以市场为纽带、本地街区整体保护。

  就这样,一场“修旧如旧”的“有机生长”在老街悄然进行。建设者们将建(构)筑物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类别的建(构)筑物采取修缮维护、整体改造、局部改造或风貌改造,最大限度保留了历史遗留建筑及穿斗式建筑。

  与此同时,为了让人们感知忠文化、三峡文化和移民文化,老街修缮川剧团,新修忠州展览馆,忠州汉阙广场,再现三峡原生态生活场景和市民生活变迁历程。

  “老墙、老巷、老屋、老树、老院子,熟悉的老街没有变。”胡在德说。

春节期间,居民来老街置办年货。新华网 彭博 摄

  忠县人的家园

  忠州老街最繁华的时候,居住有35000多人,随着时代变迁,老街逐渐萧条,居民陆续搬离,最后只剩下13000余人。

  “老街真的老了。”胡在德回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街活成了人们眼里粗糙、杂乱的模样,低矮潮湿的房屋,斑驳脱落的墙皮,像蛛网一样缠绕在空中的电线。“路上没有路灯,晚上黑灯瞎火,每到下雨天,坑洼的路面长满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栽跟头。那时觉得,老街没有希望了。”

  老街是城市的“脸面”,也是群众的家园。老街改造要“面子”,更要“里子”。

  为重燃居民的希望,一系列“微改造”相继启动:破烂的混凝土路面被青石板代替;拆除违建,增设消防栓,消防通道拓宽了;整治“蓝屋顶”,消除“蜘蛛网”;完善地下雨水污水排水系统;店铺招牌也进行了统一规范……

  “实现老街功能提升,也是我们改造的一个重点,老街合理配套建设了服务咨询中心、爱心食堂等居民生活服务设施。同时还利用拆除危房后留下的空闲地块,为居民打造了1.1万余平方米公共空间。”忠县住建委综合信息科科长、三峡老街项目相关负责人李玉和表示。

  路灯亮了,道路宽了,环境变好了,闲暇时间,胡在德总愿意到老街和广场逛一逛。“老街这么安逸,不少想要搬走的居民都变了主意,街上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老街真是越来越像样了。”他逢人便说。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欢聚老街体验新年长街宴。新华网发(赵军 摄)

老街焕然一新,游人在这里找到了诗和远方。新华网发(彭群英 摄)

  游客的诗和远方

  “做梦都想陪在孩子身边,现在老街让我们夫妻俩梦想成真。”刘少良是忠县人,十年前与爱人南下“追梦”,在杭州西湖畔,租了一个小店面卖石头饰品。

  2022年春节,老街开街不久,回家探亲的刘少良带着儿子在这儿过了个热闹的新年。彼时,老街商铺还未入驻齐全,前来游玩的客人已经络绎不绝,这让刘少良眼前一亮:为什么不回这儿开个小店呢?

  “老街的配套设施完善,人流量也多,租金相比起来更是少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在外漂泊多年,终于可以回家了。”刘少良招呼着到店的客人喜笑颜开。

  实际上,像刘少良这样的“归雁”在老街不可胜数,这正是得益于老街的商业化改造。在忠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彬看来,“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城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既要讲好历史故事,又要对接时尚消费潮流。

  为此,忠县引进重庆北仓文化创意集团有限公司落户参与项目建设。并先后两次召开“00后”群体座谈会,向这些未来的城市主人征集金点子,布局符合他们消费潮流的业态。

  短短一年时间,总长1750米的老街沿线布局40多家商铺,其中不仅有小卖铺、老油条豆浆店、包子铺、芝麻油加工店、手工棉被铺等传统风格的商业门店,也有咖啡吧、特色小吃、书屋、大剧场等新兴业态。

  出了正月,老胡的小店生意好的不得了,不仅有附近的居民,远道而来的游客也试着在这儿体验一把最传统的剃头手艺。“已经很多年没看到这种盛况了,热闹的老街终于又回来了。”胡在德说。

编辑: 曹妤
精彩图片
版权所有 新华网重庆频道
010070150010000000000000011117081129380077